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─解与行之结合

    经验与知识相结合,所以非“学”“用”相结合,不足以表彰真正的佛学。[6]   从经典或善知识等处所得到的,不论是学问或技能,倘若没经过,并且与生活相结合──确切地派上用场,发挥效用(起嗔心时...大事。   五、结语   “亲近善士,听闻正法,,法随法行”。此一经句简明扼要的点出行持佛法的方式与次第,乃至预入圣道之条件。透过闻、思、修所成的智慧,导引行者随顺胜义,由世间向于出世──自利...

    释宗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151774.html
  • 徐恒志:我的学佛因缘

    实际上,此法是仗文字以起观照,而引发实相。经我专勤,参研观照,一面在人事日用处,刻苦砥砺,时时与烦恼习气周旋。这样两年之后,自觉病况大转,心境比前明朗,与前判若两人。那时接乡间电告,母已病亡,死...之后,到了晚年,深悟世相幻,便归信佛教,常常念佛坐禅,虔诚修持。那时我约十一二岁,常常跟他到寺院里看做佛事,看到寺内的和尚以及净土的经典,虽然不懂,但总有一种异样清净的感觉。   我的母亲是一位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徐恒志|心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082830740.html
  • 七圣财——净慧法师开示

    法和看经,然后法思维,。这样就能够增长智慧。第三叫做修慧,闻、思之后,根据自己体会到的道理,付诸实践,进行修为,在修为当中又能够产生如实的智慧。这就是实相般若。三慧和三种般若,是我们成就一切...别无长物。   在家信佛的人,与出家人不一样,为了赡养父母,供养家庭,维持生计外,还要供养三宝、救度贫穷,所以,必须法求财。不如法求财,世间的责任和义务就无法完成。在家众如果不能法求财,社会就...

    净慧大和尚

    |七圣财|命运|财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2403225430.html
  • 写在《金刚经专集》前

    过程。思,是思考。是思惟。八正道的第二个是正思惟。经中告诉我们亲近善知识,听闻正法,,法随法行。可知正思惟是依闻思正法而起。在我们没有明辨是非的情况下,亲近善知识,听闻正法是树立正思惟的保证。...诵经时面对佛陀说法,以虔诚、清净无染、无分别之心,让佛陀的教法落入我们的八识心田,息灭我们的妄想,开启我们的智慧宝藏。   《金刚经》有众多译本,在佛教界一向传诵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。鸠摩罗什是中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4642523.html
  • 写在金刚经专集前

    正见。这就需要通过思的这一过程。思,是思考。是思惟。八正道的第二个是正思惟。经中告诉我们亲近善知识,听闻正法,,法随法行。可知正思惟是依闻思正法而起。在我们没有明辨是非的情况下,亲近善知识,听闻...《金刚经》。诵经时面对佛陀说法,以虔诚、清净无染、无分别之心,让佛陀的教法落入我们的八识心田,息灭我们的妄想,开启我们的智慧宝藏。   《金刚经》有众多译本,在佛教界一向传诵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344733.html
  • 慈悲喜舍是世间法通向出世间法的桥梁

    ﹚,因为这较不容易看到,但慈悲喜舍是符合人类的特性。   我们常说人之所以像人,是因为他有慈悲心、有惭愧心、有想要修行的心。惭:就是觉得自己不够慈悲。愧:是从别人眼中感觉自己不够慈悲、...传统佛教有一句话叫四无量心﹙四梵住﹚,是修止观的基础,修出入息念的基础。六根触境,若没有慈悲喜舍的,就一定是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你一天到晚跟人家对立,你会起烦恼的,你的睡眠品质要改善,打坐要进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5245714.html
  • 无上大宝恩师能海老法师德行实纪(4)

    诵念此愿,行愿无尽,即身成就。  我自依止海公上师以来,深蒙护念加持,使我业障消除善根增长,对师之教导能心领神会,对依止善士、听闻正法、、法随法行,勉能依教实行,深得海公上师之欢心,有时在讲座上...开始红卫兵到处大活动时,我夜间坐定时,见海公上师降临,我定中,起来顶礼,师对我开示云:“康萨老喇嘛圆寂已久,但我在定中梦中,若有所问,未圆寂时一样。”我正欲往下问,则见上师化成圆光而逝。我为此久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4346061.html
  • 佛教生命觉醒是时代的精神

    佛教生命觉醒是时代的精神  宗华  佛陀曾经告诫我们,生命在于呼吸之间。生死事大,对芸芸众生来说珍贵的是生命,佛法住世也贵在不竭的生命源泉。佛法以生命为核心,诠释世间的幸福与出世的解脱。因此,生命的觉醒是佛教住世的根本和源泉。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”如果我们不依佛法知见,、发菩提心,那么,面对现实我们只有困惑与无奈,面对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只有望洋兴叹。  “黑夜...

    宗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1958848.html
  • 写在金刚经专辑前

    过程。思,是思考。是思惟。八正道的第二个是正思惟。经中告诉我们亲近善知识,听闻正法,,法随法行。可知正思惟是依闻思正法而起。在我们没有明辨是非的情况下,亲近善知识,听闻正法是树立正思惟的保证。 ...金刚经》。诵经时面对佛陀说法,以虔诚、清净无染、无分别之心,让佛陀的教法落入我们的八识心田,息灭我们的妄想,开启我们的智慧宝藏。   《金刚经》有众多译本,在佛教界一向传诵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。...

    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968573.html
  • 唯 识 转 依

    种子起现行,完成从迷到悟的转换,还得从最初的归依大乘正信开始,经无数劫的精进修行。《摄论》云:“依他言因及内各别,由此为因正见得生。”[4]又“所摄,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,有见意言。”[...相云何应见?多闻熏习所依,非阿赖耶识所摄,阿赖耶识成种子;所摄,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。”[29]阿赖耶识虽为一切杂染法因,然于多闻熏习的、法界等流的无漏种子,亦寄附于此,为一切清净...

    养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870517.html